Search

這是第一次錄展覽作品的語音導覽,雖然只是錄部分作品導覽,但我發現我非常喜歡做這件事。我喜歡透過文字進...

  • Share this:

這是第一次錄展覽作品的語音導覽,雖然只是錄部分作品導覽,但我發現我非常喜歡做這件事。我喜歡透過文字進入創作者的思考脈絡靠近當代作品,雖然有點俗氣有點犯規但我需要,關於如何破解作品與作品融為一體。這過程甚至感覺到怎麼透過文字介紹作品,也是一種創作,不然我不會在家裡順稿時感動的邊念邊哭。

誠摯推薦

時間: 2020 / 10 / 17 - 2020 / 11 / 29
地點: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11:00-18: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覽簡介
2020年10月C-LAB舉辦年度大展「Re: Play操/演現場」,展覽從臺灣1990年代視覺藝術及小劇場中的身體展現為起點,探索身體表現與行為如何成為現當代社會的徵候。這個以現場藝術(Live Art)為基礎的展覽,旨在透過語言的力量、行為的實踐、身體的驅動以及情境式的場域結構,邀請藝術家以操演性(performativity)的介入,重新表述在不同時態中的感知狀態。這些狀態透過身體被具體而微的展現,包括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不被注視與忽略的身體、被國家徵用的身體、在新自由主義社會結構下被調度的身體,以及日常生活中被規訓與被調控的身體。在上述基礎下,展覽試著透過三個迥異的面向,探討操演性的實踐與行動力,及其延展的樣貌為何。

「Re: Play操/演現場」,由C-LAB策展人莊偉慈擔綱,並與兩位客座策展人王柏偉、林人中共同組成策展團隊,邀請16位藝術家,以結合現場演出的形式,探索檔案、敘事、空間、物件與身體的多層次面向。在此脈絡下,展覽區分為三個部分:檔案現場、推衍現場以及展演現場,分別由王柏偉、林人中以及莊偉慈策劃。


https://replay.clab.org.tw/?fbclid=IwAR2UwSUYstCl_IzWr_uWA14wz-GrWqbyPhrCsT5rz_8-FS9FHBzZEyvSYDU

最後附上讓我在家順稿邊念邊哭的文字 :

何采柔、黃思農《換景》

藝術家何采柔與黃思農的《換景》,是關於「痕跡」。走進過去曾為空軍總司令部的建築本體,通信分隊的空間中,你可以看見成對的白色柱子,就像是互相映照的鏡子,如同反覆相映的記憶。

「柱子」做為建築結構,是支撐起房屋之樑的重要部分,何采柔與黃思農認為,正是這些柱子,為生存在建築中的人們,撐開起一個棲身與庇護之所。然而,房屋所乘載的記憶,會隨著裡頭所居住的人而流動,只是雖然流動,卻不會流走。所有的記憶,就在屋子裡頭交融與匯集,每一個場景,都是紀念。

《換景》一作中的裝置,將會在固定時間,由演員以表演的方式定時移動。也因此,若你每隔一陣子就來到這個地方,所見的空間樣貌將會不相同。除此之外,展覽期間觀眾也可以自行移動與創造不同的空間樣貌。藝術家說,他們將柱子的移動過程,視為一次又一次「再造」記憶的敘事,他們認為,場景不再是表演的背景,而是將每一次「換景」之中,改變空間與人的關係,並轉化為敘事的本體。

場景的改換同時也象徵著「可被移動的紀念碑」,不管空間如何變動,存於人們心智之中的記憶與念想,仍然像柱子一樣屹立不搖,以支撐著他們賴以為生的各種精神意志。

現在的我們正處在全球的瘟疫中,不只是無法抵擋的新冠肺炎,還有接踵而至的人為災害,有危害環境,也有危害人類心智,造成壓迫的。面對有著許多挑戰的現代社會,「居安思危」的念頭常存在何采柔與黃思農的思想中,如果將社會中的種種危機,是為「壓迫」,那麼我們很可能不知不覺已經習慣身為「被壓迫者」,我們的身體很可能相信這種處於壓迫之下的狀態,會一直存在,會因此緊張,會因此改變行為模式,甚至思考邏輯。不過在《換景》這個作品中,你可以跟著場景的移動,重新感受場景變換的必然,這些變換,就像是生命中曾遇到過的每一樁「霸道的力量」,它們從來沒有先詢問你的意見,就自行塑造出全新的場景,然而,你會發現你終究能夠適應。

對何采柔與黃思農兩位藝術創作者來說,主動讓自己處在這種不斷改變的「緊急狀態」之中,甚至主動促成「緊急狀態」的出現,是人的使命,而且,還可以改善我們在反法西斯鬥爭的處境,重新活絡並且塑造壓迫與被壓迫者的樣態。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Re: Play操/演現場
#換景Joyce HoSnow Huang


Tags:

About author
2005 百樂門劇團 《王德福升官》 飾 裝置演員 2007 如果兒童劇團 《誰是聖誕老公公》 飾 大精靈一枚 戲專劇場藝術科高中畢業製作 《公寓導遊》演員、樂手、部分詞曲創作及演唱 2008 容淑華老師帶領的教育劇場 《不安的沉靜》飾 夏彤 歡喜扮戲團 口述歷史街頭表演 演員 2009 獨立呈獻 《面皰》 飾 M角 2F劇團 《催眠秀》 飾 說書人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09夏季公演《05161973辛波絲卡》演員 藝穗節 風格涉《漸慢》演員 公視人生劇展《再見夏天》飾 依玲,片尾詞曲創作及演唱入圍金鐘迷你影集最佳女配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GDfsF79eA 片尾曲 2010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春季公演 《九歌》演員 飾「東君」「山鬼」「少司命」詞曲創作及演唱 徐麗雯編導電影 《黑貓大旅社》飾 劉囡囡 高雄電影節 閉幕片 徐麗雯編導短片《裙擺上的夏天》 飾 葉玲,片尾曲演唱 入圍台北電影節最佳 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JCWUHVYi0 線上短片及片尾曲 契科夫聽覺計劃 飛人集社劇團策劃《萬尼亞舅舅》飾 桑妮雅 美麗華當鋪廣告 製作、配樂、詞曲創作及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MobpEnx7yQ 台北藝術大學九六級王品翔畢製公演《城市》飾 護士 2011 台北藝術大學九六級風格涉 李銘辰畢製公演《堃》 演員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李小龍的阿砸一聲》 飾 說書人、死神 2012 《搖籃曲》 余佩真畢業製作於大安區敦安公園戶外演出獨角戲 編劇、演員、詞曲創作及演唱 2013 公視學生劇展《神算》 飾 謝君雅,入圍第48屆電視金鐘獎 迷你劇集 女主角 獎 黑眼睛劇團《活小孩》 演員 河床劇團 導演何采柔 台中國美館 亞洲雙年展 《開房間計劃》 演員 資策會、臺藝大製作短片《早餐店》 女主角,片尾曲 詞曲演唱 2014 公視人生劇展 《浪子單飛》 飾 堂妹 臺北藝術節 形象廣告 女角 風格涉 新點子劇展 《戀曲2010》演員 黑眼睛跨劇團《女武神》飾 女武神之一 2015 創作社《愛滋味》飾演 陳佩瑜 政大廣電研究所畢製《阿波羅十一號》女主角 2016 高雄電影節《活血》 飾演米亞 北藝電影研究所畢製《台北機車》飾演阿真 黑眼睛劇團台北藝術節《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飾 女記者 學生 超親密小戲節 《ma ma ma》 關渡藝術節《曾經未曾》 動見體《暴雨將至》 河床於雲門邀演《千圈之旅》 2017 兩廳院製作TIFA四把椅子劇團《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飾 均凡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enjenyupeijen/ ❤️ 我喜歡聽故事 也希望能繼續琢磨我?
View all posts